矿山火灾与爆炸事故定义:
矿山火灾是指发生在矿山企业内的火灾。
矿山火灾可分为内因火灾(矿岩氧化引起)和地面火灾/外因火灾(吸烟明火或者电气设备故障)。
矿山爆炸事故可分为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两大类。
1 安全疏散距离
•生产厂房:安全疏散距离是指厂房内最远的工作地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。
•民用建筑:是指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,以及房门到建筑物出口的距离。
民用建筑的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一般不许超过15-20m;从房门到建筑物出口的距离不宜大于30m。
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,建筑物至少应该有两个安全出口。
2. 矿外因火灾的预防
(1) 采用非燃烧材料代替木材。矿井井架及井口建筑物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建造。
(2) 加强对井下可燃物的管理。
(3) 严格控制明火。禁止在井口或井下用明火取暖;携带、使用电石灯要远离可燃物;不要随意乱扔烟头。
(4) 焊接作业时要采取防火措施。在井筒内进行切割或焊接作业时,要有专人监护,作业结束后要认真检查、清理现场。
(5) 防止电线及电气设备过热。应该正确选择、安装和使用电线、电缆及电气设备和熔断器或过电流保护装置。
3. 矿内因火灾的预防
3.1开拓、开采技术方面的防火措施
(1)开拓方式上尽量采用脉外巷道的方式,少留矿柱,尽可能减少矿体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与空间,易于迅速隔离任何采区。
(2)合理划分采区尺寸,快速回采,使采区回采时间短于自燃发火期,采完后立刻将其封闭。
(3)开采顺序上应该做到先采上层后采下层,以及自井田边界向井田中央回采。
(4)合理地选择采矿方法。从防火角度比较各种方法,必须考虑以下因素:矿石的损失量及其集中程度、遗留在采空区中的木料量及其分布、回采强度、对采空区封闭的可能性及其严密性。
(5)及时从采场清除粉矿,作好顶板的管理工作。
3.2. 建立合理的通风制度
(1) 采有机械通风,保证矿井风流稳定,风压适中。主扇应该有反风装置并定期检查,保证能够在10min内使矿井风流反向。
(2) 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,降低总风压,减少漏风量。混合式通风方式最适合于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。采用并联方式向各作业区独立供风,既可以降低总风压,又便于调节和控制风流。
(3) 加强对通风构筑物和通风状况的检查和管理。
(4) 正确选择通风构筑物的位置。
3.3. 封闭采空区或局部充填隔离
(1) 临时防火墙。用于暂时遮断风流,阻止自燃以便准备灭火工作,或者用以保护工人在安全的条件下建造永久防火墙。
(2) 永久防火墙。永久防火墙用于长期严密隔绝采空区,因而要求坚固和密实。
4. 火区观测管理与启封
当发现以下情况时可认为火灾已经熄灭:
(1)空气温度和矿盐温度降低到30℃ 以下;
(2)火区内无CO和SO2;
(3)火区内流水的温度降至25℃ 以下,且酸性减弱。
5. 火灾时期矿内风流控制
5.1. 火风压
矿内发生火灾时,火源区域的空气成分发生变化,特别是其温度升高,空气容重减少,空气获得热能,产生局部“热风压”,即“火风压”。
“火风压”是发生矿内火灾时所引起的热风压的增量。
5.2. 火风压对矿内风流的影响
5.2.1. 对主扇工况的影响
当火风压与矿井总风压方向一致,新的联合特性曲线。主扇工况点为E点,主扇的风压减小,风量增加,功率增加,可能造成离心式扇风机的电机烧毁。
5.2.2. 对通风网络的影响
上行风流中,局部火风压的作用方向与原风流方向一致,结果使出现火风压的巷道里风量增加,旁侧风流逆转,下行风流中,局部火风压的作用方向与原风流相反,该巷道中风流逆转。
6. 火灾时风流紊乱的防治
(1)降低火风压,减少向火源供风;
(2)维持主扇风机的运转或降低一些风景;
(3)将烟气导入总回风道;
(4)人工反风,阻止烟气进入井下作业区;
(5)局部地区采取风流短路或防火们遮断风流。
*免责声明:本官网所载内容仅供参考,读者不应单纯接受官网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,应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。本官网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官网所载内容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风险。